近期,上海市报告了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这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症状与流感相似,但危害却不容小觑。面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登革热病毒呢?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了解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上海报告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这种病毒如何预防? (一)

最佳答案根据近日上海疾控中心的消息,上海已经出现九例登革热病例,这些病例均是输入病例。上海市公共卫生专家表示,登革热每年都会出现,今年在新加坡的情况特别严重,截至8月,新加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两万例。但是我国情况不是很严重,大家不用过于恐慌,但是还是要警惕疾病的传播,做好预防工作,如及时灭蚊、涂抹驱蚊剂等。
一、登革热登革热是指登革病毒经过蚊虫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能会表现为发烧、高热、头痛、肌肉酸疼,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现象。这种病经常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的流行区域。今年是新加坡遇到登革热疫情最严重的一年,我国也接连出现了登革热病例,需要警惕与预防。
二、登革热的预防之管理感染源想要预防登革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理感染源。比如地方性流行区域内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的监控预报工作,早发现病情,早诊断,早治疗,并且要及时隔离。对于可疑的接触者应该及时医学观察,并且患者应该隔离在有纱窗的病室内,避免被蚊子叮咬。因为,得了登革热的患者如果一旦被蚊子叮咬,这些蚊子可能就会携带病毒,从而咬向他人。
三、登革热的预防之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预防登革热的第二个途径是切断传播途径,防蚊就是根本措施,比如及时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的滋生地,及时清理居住场所周边的清水,对潮湿的地方及时消杀,大量喷洒杀蚊剂。此外,在夏季,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可以带一些驱蚊剂,戴上驱蚊手环。第三点就是保护易感人群了,要提高人群的抵抗力,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自然就不容易得病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上海人为什么平均寿命长 (二)
最佳答案上海人平均寿命长与以下四点原因密切相关:
控盐控糖:摄入过多油、盐、糖会增加患病风险,引发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疾病。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上海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7.5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疾病的发生几率。控烟严格:上海实施严格的控烟措施,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部分室外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使得上海人群吸烟率逐年下降。烟草含多种有毒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爱吃海鲜:上海是沿海地区,渔产资源丰富,居民饮食中常有鱼类海鲜。研究表明,每周摄入约半斤鱼类,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等特异性疾病的死亡风险。鱼肉富含维生素、钙、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健康素养高:上海医疗水平较高,居民定期体检意识较强,能更早发现和治疗各种重疾,提高生存率。2021年上海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36.98%,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对健康尤其是慢性病和健康饮食方面关注度高,这也是预期寿命提高的关键因素。
上海报告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登革热病毒是否会传染? (三)
最佳答案上海疾控中心目前显示数据,上海已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例,相比往年输入性病例有所下降。但疾控专家表示,仍要警惕本地传播,要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若有状况及时就诊。研究人员表示:“登革热感染人口基数较大,但90%的人权不发病或轻症状,因此病死率较低。但发展成病重的患者,死亡率高达50%,所以防止重症是关键。”
登革热是由登革
热病毒所致的主要经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感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肌痛、厌食、肠道紊乱及全身衰竭。此外,登革病毒尚可导致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后两型临床症状危重,死亡率较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严重出血、严重胃肠道症状如持续呕吐、腹痛、黄疸、甚至神经意识改变以及严重脏器受损,出现急性肝肾衰竭、脑病货脑炎、心肌病等。登革热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进入血液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媒传播,主要是由伊蚊携带登革热病毒传播给人类,目前人类是主要的感染人群,登革热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播。
在等个人高热的地区,人们应该做好防蚊虫的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一旦感染,立即去医院处理救治,并回家做好隔离,注意防护。若换上登革热之后,应该尽量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营养和水分,出现发热的状况尽量采用物理降温。
上海不能封城谁说的 (四)
最佳答案吴凡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上海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吴凡说,全部的上海市民应该有大局观。
吴凡,女,汉族,江苏盐城人,1968年11月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学博士,无党派人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
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
吴凡曾得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2020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其“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上海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2022年4月1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57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5146例。其中114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2200例确诊病例和2454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不断出现阳性感染者的原因
上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介绍,小区封控期间,不断出现阳性感染者有三个原因。
一是筛查数据有一定延时。核酸筛查工作量很大,检完后如果发现有阳性混管,还要单采单检复核,对检出的阳性人员,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个人信息,同时还要完成上报审核等工作。
二是存在家庭聚集性传播。造成本轮疫情的毒株是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具有隐匿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潜伏期大多为3~5天。家庭内传播是当前主要的传播途径。一般来说,家庭内发现1名感染者时,往往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已被感染,但尚处在潜伏期内,会在后续的筛查中被陆续检出。
三是在全域静态管理阶段,虽然居民“足不出户”,但仍有很多物资在流通。如果存在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不排除接触后造成感染。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上海传染病防控,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